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档案荟萃>>正文
激活基层档案员的工作热情
2014-01-21 17:19 宁波工程学院 陈 书 华 

    摘 要:人的工作态度和从业热情具有出神入化的效用,把工作热情调适到最佳程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试列举了单位主管档案工作领导和基层档案员的几种类型,分析了在当今档案执法检查的大背景下,与档案执法检查主体相互博弈的过程,折射并反映出基层档案员的两难处境,揭示出这是阻碍档案工作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并以此抛转引玉,以期引起业内人士重视,切实关心基层档案员的处境,共同促进基层档案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档案执法;主管领导;档案员;分类;处境;对策

 

    在中国各行各业中,似乎还很难找到一种职业象档案工作那样与主管领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说对主管领导的依附性如此之大,主管领导的重视程度几乎能主宰档案工作的绝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偏偏主管单位档案工作的领导一般是该单位的第一、二把手,他们各种重事、要事、急事缠身,档案工作在他们那里基本上排不到重要位置,这是不争的事实。于是乎,在各种档案论文中一提到对策,十有八九离不开“主管领导的重视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前提和关键”诸如此类的提法,使档案工作成为与主管领导的重视结合度最高的职业之一。

    在迎接档案执法检查组时,档案员该站在哪方立场,是为了图检查组在场的半天时间里,凭着有人帮自己说话撑腰,把以往工作中的种种不愉快,期望在这短短的半天时间得以畅快淋漓的倾述、发泄或得到解决?还是该冷静下来好好想一下,档案执法检查组走了以后的漫长日子该如何度过?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一、单位主管档案工作领导分类

    1、这部分领导经常关心档案工作和档案人员,在经费、设备、人员等各方面给与实质性的支持和落实,档案人员工作起来自然心情舒畅。上级档案执法检查组到来时,他们热情接待,如实汇报,听取反馈信息时,态度诚恳,把各种表态落到实处,有些一时确实难以做到的,也说明理由,并作出兑现的时限保证。档案执法检查组走了以后,确实一项一项得以落实。

    2、这部分领导平时基本不过问档案和档案人员,使档案人员感觉本职工作似乎可有可无,至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加上档案工作特有性质,工作起来热情难以高涨起来。当上级档案执法检查组来临时,这类领导接待热情有加,听取反馈汇报诚恳之至,他们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种人际交往潜规则相当熟悉,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屡试不爽。档案执法检查组走了以后,情况又如何?该怎样还是怎样,一切如旧。如果不把话说得那么绝对,某些小方面可能有些起色。

    3、这部分领导平时应该算关心和过问档案和档案人员。当上级档案执法检查组来检查时,这类领导实话实说,把单位的实情和自己的感受和盘托出,没有半点保留,绝对属于实话实说型(当然,这里有领导个人的性格因素)。而在听取反馈汇报时,他们态度诚恳,但同时又会把不可能或难以做到的事情一一悉数列出。凭心而论,这类领导是完全透明的,属于学者型又有自己个性的领导。

    上述领导,毫无疑问第一类是最佳人选,对第二类和第三类领导我们又该作何评价呢?

    1、从对档案工作的危害性层面来看,第二类领导带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所以远远要比第三类领导危害性来得大和深。

    2、第三类领导因为实话实说的缘故,在某些方面可能会得罪档案执法检查的主体——各级档案局领导,甚至伤档案局领导的自尊,有时让档案局领导下不了台。

    3、现实生活中,第三类领导有向第二类领导转化的趋势和事例。鉴于目前社会上盛行的各种人际交往潜规则,这种转化有强盛的发展趋势。

    根据笔者调查,现实生活中,第二类领导占据了大多数,我们应该有勇气直面这个现实。

    二、基层档案员分类 

   与上述领导分类相对应,现实中档案员的分类列举如下:

    1、心情舒畅型:领导重视,开展档案工作一路绿灯,人员、经费落实,包括最令档案员头疼的部门立卷制度、“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及兼职档案员队伍建设等都开展得相当彻底和富有成效,单位档案工作从里到外进展得尽如人意。这是单位的庆幸!更是单位档案员的庆幸!是档案员大展宏图真正搞事业的理想场所!

    2、可有可无型:这部分档案员认为,反正领导不重视,我还能指望有什么作为?还能有什么作为?还不如学聪明圆滑一点,低调一点,退而求其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能应付且应付,何必和自己较劲过不去?流失的岁月也磨平了一部分锐气。另外,档案工作的时间弹性,也无形中助长和加剧了上述人员产生这一念头。年龄偏大的,则进行倒计时,熬到退休。这是档案员的无奈,更是档案界的无奈!因此扼杀了多少档案人的热情、智慧和创造力,使之成为阻碍档案工作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3、心情郁闷型:这部分档案员一开始是满腔热情地把档案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渐渐地她(他)们因为档案工作的现状而焦急,因为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郁闷,因为郁闷最终导致痛苦,最终她们中的一部分无奈地选择了放弃,心情复杂地脱离“苦海”,另一部分人还得继续,心情依然郁闷和痛苦。

    三、档案员两难处境分析 

    在迎接上级档案执法检查组时,档案员应站在哪方立场?

    一、档案员究竟是拿谁的工资和奖金?又该听何方的意见和声音?

    档案员在每个单位势单力薄,属于弱势群体;档案工作的性质又决定了其时间上的滞后性、形式上的幕后性和操作上的被动性。单位领导因为各种人力、财力条件所限及考虑平衡各部门利益,同时又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档案工作只要设个没级别的处室或挂靠单位办公室,有个把专兼职人员干活,过得去就行。),不可能满足档案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另外工作环境和个人感受体验因素等原因,造成上述档案员中的第二、第三类人员,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郁积了许多的不愉快因素,在她们的潜意识里,亟需得到别人的呵护和认可,与此同时在她们眼中,单位和档案局是相互矛盾和对立的,至少两者对档案工作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单位会对档案局提出的达标标准打些折扣,档案局对单位的一些不重视、理解档案工作的做法既颇有微词又无可奈何,在这种情况下,档案人员陷入了尴尬的两难境地,她们的人格无形中被分为两部分,既拿着单位工资替单位干活,又想得到档案局的撑腰和认可,档案员的工作情感体念因此复杂了许多。

    二、档案员是为了图档案检查组能替自己“说话”撑腰,把以往工作中的种种不愉快,试图在这有限的半天时间内得以畅快淋漓的发泄甚至解决;还是冷静考虑一下档案执法检查组走了之后的日子该如何度过?

    这部分档案员由于平时的积压太多,总是试图找机会倾诉,以此缓解自己过重的心理压力,替自己说话的“自家人”档案检查组自然成为其最佳倾诉对象,她们对此寄予很高的期望值,恨不能半天解决所有问题;一旦档案检查组走了之后,档案员又重新从梦境回到现实,想到又得继续以往的日子,这种失落感只有亲历者才有切身体会。

    笔者认为,只有处理好上述关系,才能有效解决档案工作中的瓶颈问题,更好地激发基层档案员的工作热情,为档案工作更上一层楼贡献她们的聪明才智。

    四、缓解档案员两难处境的建议

    从上述的分析中,不难得出结论,造成档案员两难处境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单位领导和档案局之间存在理解偏差、矛盾甚至对立的方面,档案员被夹在中间,处境可想而知。笔者建议,解决的办法如下:

    1、有为才有位。档案员要积极克服工作环境和自身心理上的困惑,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刻苦钻研,摒弃形式的过时的做法,努力在工作中建功立业,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这是最为有效的被社会认可的方法和途径。

    2、改变大众思维定势。档案员要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力争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姿态进入人们的视线,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万变的社会,档案员要充分利用“档案是信息”这一极好的抓手,把之作为突破口,把档案和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改变大众心目中遗留的固有思维定势和各种不良成见。

    3、树立新观念。档案员要逐步减弱进而勇于冲破档案界公认的“领导是关键”这一固有认识,辨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争取转换并树立起“档案工作者是关键”的新观念,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实践和巩固这一理念。

    4、处理协调好各种关系。档案员要正确处理好自身与单位、单位领导及档案局的关系,同时要学会艺术性地协调好单位和档案局之间的认识偏差和矛盾,尽力做到左右逢源。档案员只有处理好这一棘手和敏感的问题,才有可能赢得单位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形成良性循环,取得双赢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

    5、建议档案行政部门在修订档案达标标准时,能否多下基层调研,多倾听来自基层的各种声音,摒弃一些陈旧过时的形式主义的内容,力求使档案达标标准更科学、合理,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便于各基层档案部门愉快接受,真正干出实效,同时也能进一步协调好上述各种关系,取得多赢的效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