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村,位于王佐镇西南部,辖区总面积5.53平方公里,下辖怪村、黄瓜园、刘太庄、张各庄及罗家坟五个自然村。
村名故事
怪村最早名为“怪草村”,相传村内河边常年长有一种不知其名的紫色宽叶草,扯几把垫在较浅的水面便可以通过,水泡不透,也湿不了鞋,且冬天虽枯不死,十分奇特,大家便将这种草称之为“怪草”,也以此将村落命名为“怪草村”,后来又省去“草”字,简称为“怪村”。
企业发展惠民生
怪村坐落于北京西郊千灵山脚下,与房山交界,东靠牤牛河,西邻崇青水库(青龙湖),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造就了怪村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开拓了乡村振兴发展新道路。
怪村村委会于2017年成立村办集体企业北京七彩祥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林果蔬菜及观光旅游业,力争达到“打造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带动一方经济”的目的,赋能乡村振兴。
公司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将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
怪村坚持在文旅产业上下功夫,在村北构建农耕体验与亲子休闲场地,市民可以在农耕文化体验区认领一块小小菜园,延续传统农业种植方式,为村民和市民提供菜园出租服务,来客在园中选择自己心仪的土地,亲手种下喜爱的瓜果蔬菜,在劳动中收获绿色、健康、无公害的新鲜食材,享受劳作之乐。
同时,依据节气时令,怪村对200亩田地进行农耕打造,种植油菜花、向日葵、玉米等,适时推出了“开耕节”“花海节”“丰收节”等一系列传统农事活动。待四月初春时节,金黄色的油菜花盛开在田野之间,像是在铺天盖地的绿色画布上肆意泼洒亮丽的明黄,金色的花朵随风摇曳,阵阵花香引得蜂蝶展翅飞舞,堪称“京西小婺源”。盛花时期,村民在美不胜收的百亩花海中敲响太平鼓,阵阵鼓声为油菜花的绽放增添了无限魅力,吸引各地众多游客游玩观赏。
“非遗”传承富精神
“薄羊皮、藤子棍,人舞鼓、鼓缠人”,提起怪村就不得不讲起怪村之宝——太平鼓。怪村太平鼓以桑皮纸或羊皮为面,手柄下端的铁环大小两圈成葫芦状,鼓鞭以彩色线绕藤条制成。打鼓时,左手持鼓,右手拿鼓鞭,边打边舞。怪村太平鼓的动作小巧别致,花样繁多,动作内容多取自村民的日常劳作场景,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敲起鼓点来,都能跟着跳上两段,因此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京西一带最为出名。所谓“家家有鼓,人人能打”,怪村太平鼓作为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传统民间歌舞,具有深厚的民俗色彩,分别于2007年6月和2008年6月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太平鼓是一种单面扇形鼓,拿在手中像一把蒲扇,看似小巧纤薄,但敲打起来时发出的声音可不小。“鼓点一敲,家家户户都出来了”,近几十年来,怪村太平鼓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高文化自信,走好文化振兴道路,积极开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传下去”“走出去”“散开来”的特色传承模式。在按时组织表演队训练的同时,怪村太平鼓走进校园,将文化遗产“搬”进课堂,让文化遗产在校园里“活”起来,并组建了一支优秀的青少年表演队伍。
怪村太平鼓表演队曾在2016年造访台湾,参加北京市政府在台湾高雄举办的北京特色周活动。此外,怪村太平鼓非遗文化表演队伍在2017年跟随丰台区文化交流团前往德国参加了在科隆市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节活动,这项优秀的传统文化成功走出国门,受到民众的欢迎和喜爱。多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太平鼓表演队伍,怪村太平鼓真正做到了“传下去”“走出去”“散开来”。
乡村要振兴
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下一步,怪村将
立足特色资源
关注市场需求
持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
力争在好风景里找寻好日子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