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Matthew&Kristie 酷炫脑
Via:anton kakhidze
以下为朗读小姐姐全文音频
作者 | Matthew Piszczek& Kristie McAlpine
翻译 | 杜雅兴
审校 | 酷炫脑
朗读 | 胡恩
美工 | Jenny
编辑 | YJ
通勤是“阈限空间”的来源 – 指一段没有家庭和工作角色的时间,这段时间为人们从工作中恢复过来并将精神转移到家里提供了机会。
对于大多数需要通勤的美国上班族来说,每天往返办公室的路程将近一个小时——平均单程 26 分钟,7.7% 的上班族在路上花费两个小时或更长时间。
Via:giphy
许多人认为通勤很痛苦并且完全是浪费时间。然而,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导致的远程工作激增期间,一些记者好奇地注意到,人们竟然想念通勤时光。一位女性在《华盛顿邮报》上说,即使她在家里远程工作,她在工作结束后会去停在车道上的车上坐会。她说这是为了抽出一些个人时间,并且这样做让她体会一种从工作角色到非工作角色的过渡的感觉。
作为研究人们工作与个人生活之间联结的管理学者,我们试图了解人们在通勤突然消失时想念的是什么。在我们最近发表的概念研究中,我们提出通勤是“阈限空间”的来源 – 指一段没有家庭和工作角色的时间,这段时间为人们从工作中恢复过来并将精神转移到家里提供了机会。
在转向远程工作期间,许多人失去了对这些重要日常流程的内置支持。人们没有了精神上换档的能力,这导致他们经历角色模糊,从而产生压力。如果精神上没有完全脱离工作,人们就会感到精疲力尽。我们认为,失去这个阈限空间很大程度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人想念他们的通勤时间。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想了解通勤是否会提供这种时间和空间,以及当它变得不可用时会产生什么影响。
我们回顾了关于通勤、角色转换和工作复原力的研究,以开发一个典型美国上班族通勤阈限空间的模型。 我们将研究重点放在两个认知过程上:与工作角色的心理分离(从精神上脱离工作的要求)以及从工作中恢复心理(重建工作期间耗尽的精神能量储备)。
Via:giphy
根据我们的研究,我们开发了一个模型,该模型表明在通勤中创造的阈限空间提供了脱离和恢复的机会。然而,我们还发现日常变化可能会影响这个阈限空间对分离和恢复的作用。 例如,火车/地铁/公交车通勤者必须专注于选择他们的路线、监控到达或离开并确保他们在正确的站点下车,而汽车通勤者必须始终专注于驾驶。
我们发现,一方面,更多地关注通勤行为意味着更少的注意力可以放在可以放松的恢复活动上,比如听音乐和播客。 另一方面,更长的通勤时间可能会给人们更多的时间来放松和恢复。在我们自己进行的一项还未发表的后续研究中,我们检查了 80 名大学员工一周的通勤情况,以测试我们的概念模型。 他们早上和晚上都要填一份问卷,问卷会询问他们通勤的特点,他们是否在通勤期间远离工作以及是否体会到放松,以及他们回到家后是否感到情绪疲惫。
这项研究中的大多数上班族报告说,他们利用通勤的阈限空间从工作到家庭角色的心理过渡,并开始从工作日的需求中恢复心理。 我们的研究还证实,通勤的日常变化确实会影响这样做的能力。
我们发现,在通勤时间长于平均水平的日子里,人们报告说他们对工作的心理疏离程度更高,并且在通勤期间更加放松。 然而,在通勤比平时压力更大的日子里,他们报告说,在通勤期间,他们对工作的心理疏离感和放松程度都较低。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远程工作者可能会通过创建自己的通勤方式来为恢复和过渡提供有限空间而受益。例如步行 15 分钟来作为工作日的开始和结束的标记。
我们的初步调查结果与相关研究一致,表明那些已经返回工作场所的人通过尽可能地使用通勤时间来放松可以获得益处。为了帮助提高通勤期间的工作分离和放松,通勤者可以尽量避免反复思考工作日,而是专注于个人充实的通勤时间,例如听音乐或播客,或打电话给朋友。 公共交通或拼车等其他通勤方式也可能提供社交机会。
我们的数据表明,通勤压力比更短或更长的通勤时间更能削弱通勤期间的超然和放松。 所以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花时间走“风景路线”回家是值得的,因为这可以避免紧张的驾驶情况。
Via:giphy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 McAlpine, K. L., & Piszczek, M. M. (2022). Along for the ride through liminal space: A role transition and recovery perspective on the work-to-home commute.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4138662211313. https://doi.org/10.1177/20413866221131394
2. Ashforth, B. E., Kreiner, G. E., & Fugate, M. (2000). All in a Day’S Work: Boundaries and Micro Role Transi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5(3), 472–491. https://doi.org/10.5465/amr.2000.3363315
3. Burch, K. A., & Barnes-Farrell, J. L. (2020). When work is your passenge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and commuting safety behavior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25(4), 259–274. https://doi.org/10.1037/ocp0000176
4. Kluger, A. N. (1998). Commute variability and strain.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2), 147–165. https://doi.org/10.1002/(sici)1099-1379(199803)19:2
5. van Hooff, M. L. M. (2015). The daily commute from work to home: Examining employees' experiences in relation to their recovery status. Stress and Health: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Stress, 31(2), 124–137. https://doi.org/10.1002/smi.2534
6. Sonnentag, S., & Fritz, C. (2015). Recovery from job stress: The stressor-detachment model as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6(S1), S72–S103. https://doi.org/10.1002/job.1924
7. Sonnentag, S., & Fritz, C. (2007). The Recovery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for assessing recuperation and unwinding from work.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12(3), 204–221. https://doi.org/10.1037/1076-8998.12.3.204
8. Fritz, C., Yankelevich, M., Zarubin, A., & Barger, P. (2010). Happy, healthy, and productive: The role of detachment from work during nonwork tim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5(5), 977–983. https://doi.org/10.1037/a0019462
9. Redmond, L. S., & Mokhtarian, P. L. (2001). The Positive Utility of the Commute: Modeling Ideal Commute Time and Relative Desired Commute Amount. Transportation 28, 179–205 (2001). https://doi.org/10.1023/A:1010366321778
10. Lyons, G., & Chatterjee, K. (2008). A Human Perspective on the Daily Commute: Costs, Benefits and Trade‐offs. Transport Reviews, 28(2), 181–198. https://doi.org/10.1080/01441640701559484
11. Piszczek, M. M., & McAlpine, K. L. (2020). On the Road Again: The Mitigating Effects of Commuting on Work-Family Negative Spillover. Proceedings - Academy of Management, 2020(1), 17098. https://doi.org/10.5465/ambpp.2020.17098abstract
12. Kaysen, R. (2016). Can I Actually Be Missing the Commute? The New York Time.
13. Useem,J. (2021). The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Commuting. The Atlantic.
Shaver, K. (2020). Months of pandemic teleworking have left some missing their commutes. The Washington Post.
酷炫脑长期征集脑科学、心理学类文章,欢迎投稿
投稿请发邮箱:2829023503@qq.com
点这里,让朋友知道你热爱脑科学
原标题:《为什么我们需要通勤这段时光》
阅读原文